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电力 >> 正文
浅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与控制
作者:佚名 来源:星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0-8 15:55:39
实量等手段, 不断提高控制效果。为此,只有认真坚持按设计图纸、规范、标准的要求检查和验收工程, 才能据理力争, 使施工单位心服口服。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口头指出,如遇较大质量问题或施工单位不按施工规范施工,且对监理的口头指令执行不力或不执行,可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促其整改。知单下发后,监理人员应监督施工单位按照通知单指令内容进行整改。施工整改完成后应填写《整改回复单》报监理,经复验合格后,方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进度的监理工作

  专业进度控制工作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专业进度计划,对其专业施工的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满足项目总的进度计划要求等,提出审核意见。

  在施工阶段, 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已审批的进度计划对专业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如果出现工期滞后偏差,应及时以口头或文字形式发出通知,令其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工期计划要求。

  四、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除了按照监理合同及专业设计图纸要求做好本专业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工作外,还应对施工现场电气设施的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现场供用电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电气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不仅是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用电方案、垂直运输设备安装拆除方案等进行报审,而且还要采取定期检查、巡视检查现场用电设备、线路及施工单位电气运行维护、检修记录,并对现场重要设备安装工序、重要检测实验等进行旁站监理的方法。

  五、建筑电气工程监理资料的汇集、整理及归档工作

  电气专业监理资料是工程项目总体监理资料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阶段所形成的工程文件、验收等资料,监理工程师应配合监理部资料员负责管理,一并交项目监理部统一整理打印装订归档,为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及监理工作总结做作好资料准备。

  再者,要配合其它专业做好竣工验收阶段的相关工作

  一、电气工程在整个建筑单位工程中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该分部工程又细分为若干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又根据建筑结构及功能划分若干检验批。施工过程中,其分项工程(包括划定的检验批)的验收一般应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完成,其验收程序与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报验程序相同。

  二、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电气分部工程的各项质量控制资料:

  1)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纪录;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纸文件和图纸会审记录及洽商记录;

  3)主要设备、器具、材料的合格证和进场验收记录;

  4)隐蔽工程记录;

  5)电器设备交接试验记录;

  6)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以上内容应符合设计及国家相关验收规范要求,如实反映现场安装情况;且在现场检测检验中,发现有不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地方,应当以书面文字形式向施工单位提出,并限期整改,直至达到合格要求。单位工程无论通过验收与否,对验收组提出的有关电气专业需要进一步整改完善的问题,电气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整改工作进行严格的督促检查,直到满足整改要求、达到合格验收条件和标准为止。

  最后,要不断提高监理工程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作为一名电气监理工程师,不仅能完成建筑电气安装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监控,对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用的器材、设备质量认证的依据等了如指掌,而且还要对智能化设计及施工规范均应掌握,特别是现在大型公共及住宅建筑中实行的消防报警、电视电话、数据网络及门禁控制(包括停车场管理、考勤管理和收费管理等所谓的一卡通管理)弱电系统。除消防报警系统外,其它弱电系统均是在工程装修阶段进行设计施工,在主体工程中的电气设计中最多是主干线埋管及相关设备安装规格、位置有预留,一般都是在设计说明中用“电视电话、数据网络及门禁控制系统由业主委托相关专业、职能部门设计施工”一句带过。为此,现代建筑对电气工程监理人员的执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素质和责任心, 将直接体现工程的监理水平和监理质量, 从而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多读专业技术资料,掌握新技术的发展动态,而且还要在具体实践中充分留意工程建设项目的系统构成、工艺和规范要求,深化知识,积累经验,使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扎实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先进的管理能力,保持监理队伍的素质和技术优势,才能适应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

  结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